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史上第一败家子
  4. 第46章大胆狂野小野猫
设置

第46章大胆狂野小野猫(1 / 1)


湿润的双唇,柔软Q弹,还带着一股清香。

杨明瞪大了眼睛,不等他回味,宋秋月又重重咬了他一口。

“嘶!”

“活该!骗子!淫贼!坏蛋!”

宋秋月梨花带泪地朝他做了个鬼脸,转身就跑。

杨明满嘴的铁锈味,一摸,得了,破皮了。

这小妮子,不仅大胆,而且还很狂野啊!

他心里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也分不清楚,这到底是报复,还是福利。

杨明摸着唇角,徒步走去了张老四家里。

钱进在屋里跟张老四说话。

屋里屋外围了很多人,宋均根本挤不进去,只能呆头呆脑地站在屋外。

杨明刚走过去,宋均就纳闷道:“先生,你的嘴……”

“被猫咬了。”

杨明面不改色,问道:“你向东昇兄请教过了吗?何时赴京?”

猫??

村里哪来的猫?

宋均满头雾水,还是老老实实道:“太学二月才启学,平江离京师不远,钱解元说正月旬末再动身,到时邀我车马同行。先生找某有何事?”

杨明掐指一算,还有一个半月,够了。

“我想开个私塾,教酒坊的伙计和这些护院识字,在你去太学之前,就由你来当老师,你意下如何?”

宋均精神一振:“先生有如此善心,实在是好事一件。”

“某之前还在想,舅父又要记账又要管村里的事情,某现在还能帮忙,明年不知道怎么办。”

“若是酒坊伙计能断文识字,那舅父也能轻松不少。”

“不过某赴京之后,私塾又当如何?”

这个杨明也已经想好了。

“没事,我想过了,明年我再去城里请个夫子过来。不过现在是年末,请人也不好请,就只能拜托你了。”

“某愿意帮忙。”

宋均郑重其事地抱拳应下了。

这时,屋里的张老四也看见他了,高声招呼道:“东家您怎么来了,快进来喝杯茶水吧。”

钱进瞥了他一眼,脸色不太好。

他还在惦记着被杨明骗了的事情。

杨明摆手道:“不了,我就是找宋均说点事情。四爷的伤势如何?要不要再去城里请个大夫看看?”

张老四把头摇成了拨浪鼓:“不用不用,别看老汉这把年纪了,身子骨好着呢!”

“再有几天,老汉就能去上工了,不然在家待着,白拿东家的工钱,实在是良心不安啊。”

张老四一心护着村里的孩子,被打得最惨,现在下地都有困难。

杨明严肃道:“那不行,伤筋动骨一百天,您起码得在家休息到明年三月再说。您是为了酒坊受的伤,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您放心,不管休息多久,这工钱一文钱都少不了您的。”

张老四表情有些惴惴不安:“这,光拿钱不干活,老汉实在是做不到啊。哪怕是去酒坊里看看也好,老汉还能帮东家看着那些后生。”

“也不是光拿钱不干活,我正好有一件事想拜托老人家。”

杨明把准备开私塾的事情说了一下:“我打算在村里建个私塾,以后酒坊的伙计晚上下工之后抽一个时辰去上课,让宋均教你们识字,一应费用全由酒坊承担。”

“回头我让人给您做个轮椅,您也去,就当上班了。”

张家村人听了,表情有些激动。

只要能读会写,就可以去城里谋一份生计,再也不用在地里刨食,靠天吃饭。

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钱进颇有些意外,没想到杨明还有这份善心。

可张老四的脸色却有些奇怪。

他看了眼屋里的孙儿们,咬了咬牙,小心翼翼地问道:“东家,老汉都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再求学识字,也没什么必要。”

“可老汉的孙儿们都到了开蒙的年纪,能否让他们入私塾进学?老汉可以自己出束脩。”

此言一出,村人们也反应过来了,争先恐后道:“是啊东家,我们家那死鬼都一把年纪了,再识字也是那个德性,要不让我儿子去吧?等他大了,也能进酒坊做事。”

张家村没有私塾。

平江县学一年招收的童生寥寥无几,根本轮不到他们这些乡下人。

而最近的私塾又在山那头的李家村。

若要求学,每日天不亮就要翻山涉岭去上课。

求学路途遥远不说,读书本身也很费钱。

给先生的束脩、每年的学费、学习用的笔墨纸砚,零零总总加起来,每年起码得好几两银子。

往往是一家子勒紧裤腰带才能供出一个读书人。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杨明愿意在村里办私塾,又不收钱。

村人们自然更想把这份福泽留给子孙后人。

宋均小声道:“先生,村里没有私塾,这些乡人苦于子孙没有门路读书很久了。若是先生来年要请夫子,不如也收了这些孩童吧?”

杨明明白了。

他却故意沉着脸道:“不行,这名额不能转让,我的酒坊以后是要开遍整个大兴国的,你们不识字,以后怎么做事?”

张老四满脸失望。

钱进皱眉,刚想说他两句。

杨明却话锋一转道:“不过,我可以再开一个班,专门教小孩子读书,什么书本费、笔墨纸砚,我都包了!”

“你们家里但凡有要识字的孩童,无论男女,只管送过来就是了。”

村人们大喜过望。

张老四语无伦次道:“这怎么使得呢?我们多少给您出点束脩吧?”

“不用,本大官人有的是钱。这叫员工福利。”

杨明一副牛气冲天的样子,不就是希望小学吗?小事一桩!

他点了点头,对自己的想法非常满意。

什么员工福利,他们听不懂。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为杨明歌功颂德。

顿时马屁如潮。

不过这些文盲,夸人也夸不出花儿来,翻来覆去都是什么大善人、大恩人、大好人之类的话。

杨明听腻了。

哎,真怀念他以前那些狗腿子啊。

各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

尤其是他的贴身书童,能换着花样把他夸到天上去,跟太阳肩并肩。

“杨明。”

这时,钱进忽然走过来,问道:“能否让桥头村的人也进私塾就学?我可以让他们出束脩。”

……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