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北宋君临天下
  4. 第117章 各国态度
设置

第117章 各国态度(1 / 1)


“陛下,宋金又要再次开战了。”

听着属下的传信,夏崇宗李乾顺一脸不可思议。

实在是宋金双方刚打完没多久,现在又要开打,李乾顺不由得感叹大国就是有消耗的资本。

“陛下,那我们该怎么办?”

“怎么办?当年我们两次出兵援辽抗金,皆是被打的大败而归,而宋廷仅徽宗一朝就和我大夏开战四次,而且屡屡取胜,现在我大夏势弱,只能观望了。”

见李乾顺想两边都不得罪,站在一旁的太子李仁爱急忙开口道:“父皇,这恐怕不妥,我们和金国有过盟约,要是我们不趁机对宋朝动手日后,金朝恐怕会追究我们的责任。”

“皇儿,你多虑了,这一仗,不管是谁打赢了,必定都是元气大伤,短时间之内不会再发动战争的,等到胜负分明以后我大夏再伺机而动。”

看着下定决心了李乾顺,李仁爱也知道自己不能再说别的了,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太子,要清楚自己的站位。

不然恐怕会和历代太子一样死的凄惨,毕竟大夏自古以来便有手足相残、弑父杀子的案例。

相较于西夏的谨慎,大理则显得不同,毕竟金国远离它万里之外,而自己又已经和大宋有了姻亲。

自然是全力帮助大宋,为此,大理国王段正严派人送来滇池战马500匹、黄金万两、白银十万两以及各类奇珍异宝稀罕东西,这些东西差点将大理的国库给掏空,不过俗话说得好,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段正言相信,即便是宋朝无法完全取胜,双方的战争也会向持久战发展,毕竟几十万的大军不是说着玩的。

他现在要趁着送危难的时机表忠心,只有和宋的关系好了,日后请宋出兵,才能多上几分把握。

“皇上,这些东西是不是太多了?”

开口询问的正是大理的相国:高泰运,自从哥哥高泰明于北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逝世后,他便接过了相国的这个大位,不过他的能力虽比不上高泰明,可也是上得了台面的。

“相国,此事绝非朕一意孤行,如今,虽然形势不明,可是我们更要摆明自己的态度,我大理周边强国林立,要是没有一个强国庇护,日后难免灾祸不断,而大宋国力强盛,兵精粮足,占地万里,自从在政和七年向送称臣后,你看看周边哪个国家还敢挑衅我大理?”

“这件事不必再议了,就按朕说的办。”看着硬气起来的段正严,高泰运也不敢再过度顶撞,虽然大理国的大权掌握在他们高氏一族,可是这段正严依旧是名义上的皇帝,要是闹得太僵,双方面子上都过不去,况且两家还是姻亲。

“臣遵陛下旨意,这就马上下去办。”

随着大理亮明态度,高丽国内也出现了两种声音,新即位的高丽仁宗,尚且年幼,朝政被外戚李资谦把持,不过就在公元1126年12月,也就是几个月前李资谦,没叛乱被流放,最终死在了流放的路上。

现在的高丽权力再次被分割,隐忍多年的高丽仁宗终于得到了权利。他现在很想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之前高丽就和女真多次交战,虽然互有胜败,但是李姿谦一直不服,等到金太宗继位后,他便加紧组织兵马,制造兵器,等到现在高丽在编的部队已经超过了20万,主要还是因为之前与女真人交战死伤了十万众,其实这20万人里,真正的军队士兵不过五万人,毕竟像高丽这样的小国,总人口加起来才多少?

20万不过是幌子罢了,但是真要凑也能凑出这么多人来,不过有没有战斗力就不知道了。

“诸位臣公,如今宋金开战,正是我们夺回长白山以南土地的最好时机,不光能扩大我朝国土,还能迎合宋朝。此乃一举两得的好事,不知哪位臣子愿去。”

仁宗说完后,便立马冷了场,毕竟这种费力不讨好,而且还很难做的事,谁愿意去?

且不说能不能打赢金国,就算打赢了,恐怕也是死伤惨重,况且也打不赢。

终究还是皇帝年龄小,如今还不到20岁,还不知道天高地厚。

“王上,金国是大不如我们再等些时日。”开口说话的正是高丽中书侍郎平章使:徐载,他在曷懒甸之战中死守吉州城,多次立功,三次出镇两界,说是高丽第一名将也不过分。

并且他还多次与女真交手,自然知道你真的厉害,这才跳出来反对。

毕竟朝廷如今刚刚平定了李资谦的叛乱,虽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动乱,可是朝堂上也有一些混乱,现在发兵实属不智之举。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仁宗的亲信大臣崔思全连忙跳出来反对。

“徐将军莫不是怕了女真人?”

他是仁宗的绝对亲信,然以仁宗马首是瞻,并且它以帮助仁宗平定李资谦叛乱而成为功臣,可以说与他们这些科举上来的文臣武将不同,他只有紧紧抓住仁宗这条大腿,才能在朝堂上立足。

众人看着仁宗的这条狗,在朝堂上狂吠,也是颇为无奈,毕竟现在仁宗刚刚掌握大权,没人敢去碰他的霉头。

“王上,臣建议,可以等宋金开战以后,我大军再行出兵,到时候女真没有时间再来管我们,我们则既趁机帮了宗主国宋,也夺回了想要的土地。”

“好就一王爱卿的意见,现在,徐将军就回去整军备战吧!”

就这样,高丽也没有选择倒向金朝,毕竟金朝和高丽有着领土冲突,而宋和高丽则完全没有这种领土上的冲突,况且金国崛起才短短十余年,而高丽和宋都是存在百年之上的国家,长期以来的宗藩关系,还是比较可靠的。

只要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宋和高丽的关系可不是金能比的。

就这样,宋金周边的小国都选择了自己的站队,西夏依旧是中立的态度,毕竟跟宋打了四场,跟金又打了两场,国力早就消耗光了。保持中立已经是最大的限度了。

而高丽和大理则毫不犹豫地倒向了宋朝,只不过都是各有目的罢了,其中,高丽还试图出兵,而大理则出了钱。

虽然两方出的都不多,但还是有一些用的,有总比没有的好。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