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北宋君临天下
  4. 第232章 王家王宗濋
设置

第232章 王家王宗濋(1 / 1)


“舅舅,这殿前司都指挥使的位置…………。”后面的话赵桓没说,不过,王宗濋也明白是什么意思,他只是没有军事才能专业能力不行,又不代表他傻。

对于朝廷这些表忠心的事,他还是懂的,当即便在此跪下说道:“臣这个殿前司都指挥使是官家给的,官家让老臣做什么,老臣便做什么?”

王宗濋这话已经说的很谦卑了,毕竟他是长辈,虽然天下皇帝最大,可是该有的长幼礼仪还是要有,不过此时赵桓更注重的依旧是利益。

所以对王宗濋的表忠心十分受用,既然王宗濋这么懂事,他也不建议让他在这个位置继续呆着,反正暂时还没有合适的人人能顶替他。

毕竟要想坐镇中央,身份,地位,资历都不能少,可是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少之又少,种师道太老了,已经70多岁了,如果不是紧急状况,也只能当个闲职,毕竟身体状况在那摆着,过度操劳,恐怕会受不了。

至于岳飞、种彦崇、韩世忠、杨峥这些新兴将领,要不是年龄太小,要不就是资历太少,亦或者是前线还离不开他们,反正不管怎么说,至少现在没有合适的人选。

毕竟殿前司都指挥使,就相当于后世的国防部部长,这种职位已经不是到了指挥具体战役的时候,而是坐镇中央的。

既然没有合适的人选,还不如让忠心自己的王宗濋坐着,“既然舅舅想的这么透彻,那朕就不必再多言,只不过最近王家的子弟还是太过嚣张跋扈一些,还要舅舅回去好好管教一番,莫再惹出祸事。”

“到时候御史弹劾,朕也不好做。”赵桓这话,算是给王宗濋提个醒,虽然他坐上了殿前司都指挥使的位置,但是千万不要忘了,他不是凭借能力上来,他以及王家的人日后行事作风最好是低调一些。

毕竟,宋朝的文官最强的便是嘴皮子了,这要是让他们抓住了把柄,王宗濋不死,也得扒层皮。

谁让他是文官最恨的那种人,至于是什么人,当然是不劳而获了,试下那些文官十年寒窗苦读,方才能中一个进士,再在官场上熬个二三十年运气好的才能进入权力中枢。

而像王宗濋这样的皇亲国戚勋贵,生下来只要享受,享受完了就是听话,只要这样日后就少不了一个大官,你看看这是多么的不公平。

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文官集团天然的排斥勋贵、皇亲国戚,毕竟官职就那一些,他们这些皇亲国戚占了,留给考上来的文官就少。

所以双方的矛盾几乎不可调和,不过有能力的皇帝可以将这种矛盾转化,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开疆扩土,职位不够,那就去让大军去抢去夺,只要有足够的地盘,相应的职位也会源源不断的诞生。

这是赵桓想到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并且是马上就要实行的。

讲了这么多,赵桓也累了,于是在王宗濋明白后,便挥了挥手,让他退下了。

毕竟也没什么大事,就是警告他一下,给他提提醒。

随后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的流逝,很快便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不管在哪个时代,对哪种人来说,节假日过的速度都是飞快的。

仅仅是一瞬,十几天就这样结束了。

不过没有过完正月十五这个年就也还没算完,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除了看灯以外,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那就是看艺伎表演。

对于艺伎来讲,元宵节是一个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好机会,各个艺伎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

这时大家就有机会可以看到很多绝技,比如使唤蜂蝶、鱼跳刀门、追呼蝼蚁等。

宋朝有一个叫张九哥的人,他是一个艺伎人。他会表演吞双面锋刃发铁剑,当然他还有一个拿手绝活,会“使唤蜂蝶”这一幻术。

他曾经在王爷面前就表演过“使唤蜂蝶”,取一叠帛重叠,剪成蜂和蝶的形状,蜂蝶就会自然随着张九哥剪纸飞去,或者聚在那位王爷的衣服上,或者飞到过往的行人身上。

这让王爷十分高兴,张九哥怕王爷因为失去帛而发怒,又将蜂蝶召唤飞回,一匹帛又完好如初。宋朝除了张九哥的使唤蜂蝶,还有追呼蝼蚁。

追呼蝼蚁是将一红一白两种蚂蚁,装在两竹管中。表演者取红、白两面小旗,分东、西插在桌上。然后取管去塞,分别放在两边,用手指各向两管处弹动数下,蚂蚁随声而出,自成行列,并分趋止于旗下,排列如战阵。这两种绝技只会在汴京表演,其余地方并没有看到。

原因无他自然是会这种手艺的人少之又少,想要更好地表演这门手艺,只有期望人多的大城市,同时,表演的手艺人还有另一种心态,那必然是汴京王宫贵族更多,指不定一下就发达了。

不过在宋朝,元宵节更多的表演是由娱乐的市民来展示。比如现在仍然流行的舞队,在那时也是风靡一时。

舞队,一般分为商业性质的舞队和自娱自乐的舞队。在宋朝,舞队不单只是跳舞,他们还会唱歌和表演戏剧。例如远近闻名的临安舞队,人数多达千人之众。

舞蹈演出结束后,还有一些为了赚钱的乘肩小女形成小舞队。她们有时会专门为豪贵跳舞,也会去人多的地方表演,赚取一些小钱来补贴家用。

反正形式各种各样,丰富多彩,充分满足了宋朝汴京百姓的生活需求。

就连皇家时不时也会请上几支乐队,毕竟这种让人看了心情愉悦的东西,谁都不会拒绝。

元宵节中除了赏花灯,在现在来说,还有一项便是吃汤圆,汤圆这种东西最早也是在宋朝,只不过那时并不叫汤圆,而是叫“元子”和汤圆虽有些差异,但是大差不大。

他是用糖水煮的。一种类似汤圆的无馅甜点,意思是团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