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旷世大明
  4. 第20章 尘埃落定
设置

第20章 尘埃落定(1 / 1)


九月十三日,清晨时分。

皇宫的午门城外。

午门位于皇宫的南方,是皇宫的正门。

由于五行属火,所以梁枋上的彩绘亦以红色为主。

按传统四灵兽的方位,南方既以朱雀为象征。

所以,午门是由五座楼阁组成,形状若大鸟展翅,故又称为五凤楼。

午门东西北三面有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

此时的午门广场前,格外热闹。

御林军早早的筑成人墙,把看热闹的百姓隔在了中央的问斩台外围。

高高的问斩台上,阉党的一众核心成员在此等候斩首。

就在百姓们,相互观望之际,

一队锦衣卫从皇宫的午门内出来,迅速的封锁了问斩台的周围。

随后,楚浩辰率领着一众大臣,缓缓从午门走了出来。

就在皇上刚一露面之际,全场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楚浩辰快步走到问斩台上面,望着在场的众人,大声说道:“平身。”

众人开始陆陆续续起身后,楚浩辰看着一众大臣说道:

“三日前,朕在朝会上说过。

朝中有一些作奸犯科之人,朕给你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到现在为止,朕已经收到了很多大臣的自首信。

不过由于朕事务繁忙,到现在也没有时间看。

正好今天在这里,正式向大家宣布,以往过错,既往不咎。”

说罢,一众锦衣卫合力抬上来一个沉重的木箱子。

箱子打开以后,众人能清楚的看到,里面是一封封书信。

通过书信上完整的封蜡可以确定,书信确实是没有打开过。

随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见锦衣卫点燃了手中的火把,猛的扔进了木箱之中。

顿时间火光冲天,箱子中的书信,被火光瞬间淹没。

同时淹没的还有君臣之间的那份隔阂。

望着即将化成灰烬的木箱,楚浩辰面无表情的说道:

“但是,还有一些人打算负隅顽抗,拒不坦白,那就别怪朕心狠手辣了。”

话音刚落,锦衣卫迅速出动。

从一众大臣中,揪出几个浑身颤抖的人,带到了问斩台上。

随后,楚浩辰将案台上的斩令牌扔了下去。

在全场目光的注视之下,顷刻间,台上的一众阉党成员,人头落地。

见状,在场的百姓们,顿时发出了欢欣雀跃的呐喊声。

“好!好!杀的好!”

而在场的众多大臣之中,有的面如死灰的,有的眼神躲闪的。

但更多的则是面色潮红,神情激动。

次日,在锦衣卫的全力搜查之下。

从一众阉党成员的家中,一共搜出了二千八百六十万两白银。

此时的大明朝一年的税收,也不过一千万两。

这些人贪污的银两,相当于大明朝近三年的财政税收。

再加上国库剩余的银两,此时一共是二千九百六十七万两。

看着手中的账目,楚浩辰第一次露出了宽慰的笑容。

俗话说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现在钱是有了,就差人了。

九月十四日,清晨时分。

思考一夜的楚浩辰,准备相信后世史书的记载,派凌长风去请孙承宗出山。

这孙承宗是何方神圣呢?

孙承宗是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曾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

现如今朝堂上阉党已除,正是请他再次出山的好时机。

九月十六日,上午时分。

孙承宗随凌长风来到了京城。

今年五十岁的孙承宗,浑身上下依然散发着精干之气。

他的身材有些消瘦,留有一副修长的胡须,走起路来,沉稳而有力,

在楚浩辰的热情邀请之下,孙承宗来到了乾清宫,与皇上促膝长谈。

孙承宗仔细分析了,大明朝目前面临的三个困境。

第一个困境,是严重的土地兼并。

明朝后期,随着藩王和官绅们,不断的进行土地兼并,导致大量的农民无地可种。

只得沦为地主家的雇农。

而藩王和官绅又不用纳税,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这些,没有田地的雇农。

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国家财政收入开始入不敷出,只得不断的向百姓加税。

最终导致百姓们承受不住,被迫流亡成为了流民。

当大量的流民聚集到一起就引起了农民起义。

为平定农民起义,朝廷只得加派军饷、练饷、剿饷,而这些苛捐杂税。

再一次压向了未起义的平民百姓身上,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农民起义的越多,加派给未起义的农民的税就越多,而加的税越多。

百姓就越活不下去,为了生存只能起义。

第二个困境是军队长期的缺响。

明朝军队采用卫所制度,这是一种利用军屯供给士兵衣食的军事制度。

军户是世袭当兵的家庭,这个家庭不能参加科举、不能经商,只能世袭当兵。

每个家庭要出一个男丁去当兵,称为“正军”,其余男丁叫“军余”。

如果去当兵的那个男丁战死,就要从其他男丁中,抽调继续参军,直至其绝户为止。

这个制度的好处是。

这种利用军屯自给自足的屯兵方法,可以尽量减少朝廷供给军队的负担。

战时为兵、平时为农的卫所兵,也可以确保朝廷,可以随时拉出一支部队参加战斗。

但是这个制度,到了明朝后期就不行了。

百姓需要土地来维持生计,勋贵和宗室也需要土地来供给自己奢靡的生活。

卫所下辖的军屯土地,开始成为了各方肆意掠夺的对象。

这样一来军户们的生存状况越来越差,他们能够用来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少。

而所需承担的赋税,却不减反增。

于是逃户现象开始越来越多。

据统计,当时逃亡的军户数量竟然达到了一百六十三万之多。

这一数字超过了明朝军队总数的四分之三。

在西南地区,一些地方的卫所军户们几乎逃亡殆尽。

而即使是剩下的,也都已经是无力逃离的“老弱病残”。

可以想象,这样一支所谓的军队,如何能守护明朝的疆域?

第三个困境是种类繁多的税收。

随着朝廷近些年,不断的增加赋税。

现在大明朝的大多数地方,税收已经到了十抽三的地步。

百姓辛苦一年的收成,五成要交给地主,再上交三成给国家,只剩二成。

这些只够勉强维持到来年。

一旦遇到天灾人祸,日子过不下去,极易爆发叛乱。

所以,朝廷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先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

闻言,楚浩辰的心中已经有了计划。

目前国库的收入,足以保障国内民众的基本生活,只要不发生意外。

他就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来挽救这个即将走向毁灭的大明王朝。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