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旷世大明
  4. 第30章 经济改革
设置

第30章 经济改革(1 / 1)


十一月二十九日,上午时分。

皇宫内,保和殿中。

今天大明朝的新式科举考试,在此举行。

来自两京十三省共六十名青年才俊,参加了最后的殿试。

最终在楚浩辰的拍板之下,由韩继思担任刑部尚书,曹恍担任工部尚书。

户部尚书依然由程国祥担任。

至此,大明朝的六部尚书全部到位。

吏部尚书袁可立,公正廉明。

礼部尚书杨嗣昌,才华横溢。

兵部尚书霍维华,经验丰富。

户部尚书程国祥,致富能手。

刑部尚书韩继思,和工部尚书曹恍。

则是一路过五关斩六将,靠着真才实学一步一步走上的实力派。

随后,新晋的两位尚书与众人一起参与了,乾清宫内的内阁会议。

十二月一日,清晨时分。

太和殿中。

今天是天启年的最后一次朝会。

在完成军制改革以后,楚浩辰正式将改革的方向,转向了民生方面。

因为百姓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想要提高国家的发展速度,保证百姓基本生存需求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今天的朝会上,楚浩辰正式颁布朝廷的三项民生改革。

第一:从明年开始,朝廷将正式废除一系列杂乱无章,种类繁多的税收。

全国所有的税收,统一为个人所得税。

朝廷将根据各地的经济情况,设立不同的税收标准。

税收地区内,高于收入标准的一切人员,无论官士农商。

统一按照个人的收入标准,征收个人所得税。

第二,从即日起:正式废除徭役制度。

朝廷用工必须按劳动的时间,以及劳动的程度。

给予所有参与劳动的民众,额外的工作报酬。

第三,从即日起:正式废除海禁,废除固定的职业制度。

鼓励各地民众开垦荒地,发展经济。

具体的政策如下。

第一,鼓励东南沿海的民众,进行商业行为,朝廷为其提供各种政策支持。

同时经商前三年的个人所得收入,不必缴纳税收。

第二,鼓励中部地区的民众,向西北和东北边境移民。

移民后政府无偿提供土地和房屋。

同时土地前三年的个人所得收入,不必缴纳税收。

第三,鼓励西南山区的民众,为朝廷工作。

朝廷各地的工程建设,优先招收,西南地区的人员。

为朝廷工作,朝廷除了保证民众必要的吃住以外,还为其提供额外的工作报酬。

此项政令一出,大明朝各地百姓顿时欢呼雀跃。

百姓不仅不用交税了,反而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善家中的生活条件。

经济改革的实行,充分的调动了大明朝,国内民众的生产积极性。

不仅促进当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拉动了其他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大明朝的东北和西北地区。

这些地区由于常年遭受战乱,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

导致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大面积土地被荒废。

随着经济改革政令的发行,大明朝的西北边境以及东北边境。

各地的边境重镇,都陆续迎来了,中部地区的移民人口。

一些被战乱破坏的地方,又重新建立起了社会秩序。

大量的人口涌入边镇后,朝廷将原本的空缺荒废的土地,分发给他们。

这些民众在此耕种,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

也可以为边境城镇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

随着当地农业的逐渐恢复,户口与垦田也开始逐渐增多。

粮食产量的增加,政府的税收也开始逐渐跟着增加。

渐渐的,各地的边境城镇,也开始慢慢呈现出一些烟火气息。

大明朝的西南地区。

在经济改革之前,西南地区一直是朝廷徭役的主力。

原本的徭役制度,使得一些农民不得不放弃一部分的生产时间,去从事朝廷的徭役工作。

这无疑就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的效率,也影响着农民自己的收入。

自从朝廷颁布经济改革以来,现在为朝廷出工,众人可是求之不得。

为朝廷出工,朝廷不仅包吃包住,还给你提供额外的工作报酬。

一时间西南地区大量的地主雇农,在闲杂之际,积极参与朝廷的工程建设。

民工制度原本就是朝廷,获取人力资源的主要方式。

朝廷可以通过调动大量的民间人力,来完成国家的公共建设和军事防御。

同时,工作制度的完善,也是一种社会调节机制。

朝廷可以通过调节工作的报酬,来调节社会阶层的平衡,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

西南地区的民众,原先对于为朝廷出工,那是能躲就躲。

就算躲不掉,那也是出工不出力,导致各地的建设项目缓慢。

但是,现在为朝廷出工,那可是香饽饽,谁都想吃上一口。

大多数贫困的家庭,都想可以通过给朝廷出工的方式,来改善家中的生活条件。

随后,在大量劳动力的加入下,大明朝的各地建设,开始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

大明朝的东南地区。

要说朝廷的经济改革对谁最有利。

那无疑是东南地区的民众了。

自从废除海禁以后,在当地政策的扶持下

朝廷鼓励各地的商人投资海外贸易,并且为商人提供贷款、保险等便利。

东南沿海的商业气氛,开始迅速形成。

沿海各城镇中,随处可见都是大小工厂,当地的手工业的发展日益繁荣。

特别是纺织、陶瓷、铁器等制造行业的发展,取得了飞速的进步。

生产工艺和技术日益完善,也使得沿海的工厂开始大量的招收当地的劳工。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当地的劳工也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沿海的各大工厂,开始使用雇佣外省的劳动来进行工业生产。

朝廷的官员,为了保证来往船只的贸易繁荣。

还成立了各种商人组织,用来负责海外贸易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驱使之下。

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迅猛,商品的流通速度加快,海外的贸易往来非常活跃。

明朝的商船开始大量向外涌出,将明朝的优秀制品,带向东南亚各国。

而随着财富的流通和不断积累,当地的工业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随着一项项民生政策的不断落实

原本病入膏肓的大明朝,此刻仿佛重新焕发了新生。

全国上下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与此同时,位于东北方的后金政权,也干了一件大事。

天启七年,十二月十五日。

满洲部落,蒙古部落,女真各部落,以及文武大臣齐聚沈阳城内。

在此举行盛大的登基典礼。

皇太极手持元朝传国玉玺,宣布撤销女真名号,正式受宽温仁皇帝之号。

追封努尔哈赤,为承天广运武皇帝。

庙号太祖,正式称帝建国。

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崇德。

定都沈阳,按照大明的制度,设立了一京八省。

一京为沈阳城,称之为盛京。

八省自东向西分别是,松江省,黄龙省,朝鲜省,和辽西省。

以及新占领的四个地区。

原属于明朝的锦州省,宁远省。

原属于蒙古的郭勒省,定襄省。

PS:郭勒府为今锡林郭勒。

定襄府为今呼和浩特。

封范文程为丞相,多尔衮为兵部尚书。

封各大部落首领,为各省总督。

至此,一个初具规模的大清帝国,屹立在明朝的东北方向。

而此时的皇太极,他的野心也不仅仅,只是辽东地区。

而是打算与明朝争夺整个天下。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