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旷世大明
  4. 第33章 明朝藩王
设置

第33章 明朝藩王(1 / 1)


三月十日,上午时分。

乾清宫内。

接到锦衣卫传回的消息以后,楚浩辰立即就叫来了众人开会。

户部尚书程国祥率先说道:

“陛下,如今朝廷的绝大多数土地,集中在藩王和地方乡绅手中。

目前为了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国库的银两已经消耗殆尽了。

而这些藩王地主,又是我们经济改革的主要税收来源。

如果不解决这些人,长期以往,恐怕朝廷经济改革,难以继续推行下去。”

闻言,楚浩辰也是一脸忧愁的点点头。

众人对此也没有好的办法,因为这些地主乡绅在当地已经是根深蒂固。

朝廷如果想要彻底铲除这股势力,恐怕不仅仅是伤筋动骨的情况。

甚至会导致整个国家,陷入内乱之中。

就在众人皆陷入迷茫之际,一旁的礼部尚书杨昌嗣却突然开口说道:

“陛下,臣有一言涉及到朝廷的藩王,不知当讲不当讲。”

藩王?

楚浩辰一脸奇怪的看向杨昌嗣。

半晌之后,楚浩辰开口说道:

“只要是有利于江山社稷,朕准你但说无妨。”

见状,杨昌嗣这才缓缓开口说道:

“陛下,地主乡绅势力,确实由来已久。

想快速解决这一难题,恐怕有些不太现实。

不过臣认为,比起数量庞大的地主势力,朝廷可以先行解决当地的藩王势力。”

“先解决藩王势力?”楚浩辰喃喃道。

“是的,陛下。

相较于地主势力而言,藩王势力则显得十分薄弱。

我们可以迅速解决藩王势力。

这样一来,可以重新建立朝廷的威严。

二来,可以保证经济改革的持续进行。

三来,也可以对当地的地主势力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使得经济改革顺利推行。”

杨昌嗣的一番话,立刻引起了内阁大臣的集体点头。

其实,他们也曾想过这个办法,不过由于是藩王势力,他们也不敢直接开口。

当杨昌嗣主动提起以后,众人立即表示赞同。

楚浩辰认真思考一番后,随即便同意了杨昌嗣的提议。

随后,众人开始讨论具体的细节问题。

明朝的藩王制度,其实已经由来已久。

在封建社会,藩王一直都是皇帝用于治理国家的一种分封手段。

早期的藩王,是以血缘为主要系带进行分封,但是随着皇权的不断集中。

皇帝也会分封一些“异姓王”或者公爵的职位用来拉拢大臣,巩固地方的统治。

自从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他和他的大臣们就一致认为。

宋朝和元朝灭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主弱而臣强”。

因为朝廷得不到宗室们的守护,所以才会导致灭国。

于是朱元璋以前朝为鉴,决定建立藩王制度。

明朝从洪武三年开始,分封诸皇子和一个侄孙为亲王。

将他们分封到全国各地,去为大明朝镇守边疆。

朱元璋的分封,只是给了诸王藩号,也就是藩王只是有了一定的兵权。

但是土地实则还是国家的,依旧还是大明的江山。

明太祖朱元璋的分封,只是借用了西周“分封制”的名。

其核心的本质,其实还是为了实现中央集权。

目的是为了巩固“朱氏的江山”。

将朝廷的土地,分封给各地藩王。

如此一来,在统治层面上。

朱元璋就已经成功的预防了,武将犯上作乱的可能性。

因为朝廷各地领兵的,都是自己的儿子和孙子。

兵权实际还是牢牢的把控在,明朝的统治阶层手里。

即便是朝廷内部出现动乱,藩王也可以利用清君侧之名来驰援朝廷。

边境的藩王,平时还可以帮助朝廷,镇固边防。

为了藩王做大影响中央,朱元璋也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制度,来限制藩王的权力。

明代规定,藩王最多拥有三个护卫营,每个护卫营的兵力在五千到一万之间。

因此,藩王最少也拥有一万多大军,边境上的藩王甚至拥有好几万大军。

不过自从靖难之役以后,通过清君侧夺得天下的朱棣,知道了藩王拥兵的弊端。

他为了后世子孙着想,也为了强化中央集权。

规定各地藩王,从此以后不得干涉,地方的政治和军事。

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封地,不能互相走动,结交地方的官员。

严令禁止各地藩王拥有过多的军队。

自此以后,明朝的藩王们的护卫营,基本上都是只允许有五百到一千人。

再多的话,就很有可能被判定为谋反。

自从朱棣削弱了藩王的兵权以后。

明朝的皇位更替,从此再也没有“靖难之役”那样的血腥情况。

随后,其他的皇帝,也陆续将藩王的权力进一步削弱。

各地藩王们的后代不能为官,不能参与政治事务。

从这时开始,明朝的藩王们,只剩一个显赫的身份和富贵,并没有实权。

尽管如此,明朝的藩王生活条件仍然十分优越。

失去了权利以后,各地的藩王便开始无忧无虑的生活。

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之后。

到了崇祯元年的时候,大明朝国内还有十五个藩国尚存。

在这些人当中,位于西南地区的云南沐王府。

是明朝现存的十五个藩王当中,实力最强的一位。

在皇权的交替更迭中,它也是明朝唯一一个没被削过藩的藩王势力。

沐王府的第一任主人,叫沐英,又名朱英。

沐英初入滇时,各地土司豪酋时常发动叛乱。

沐英一手要进行建设,办学校、课农桑、疏浚水道。

另一手带兵平叛,在云南各族人民中建立威信。

几番征战以后,云南各地的土司势力,被沐英打的是服服帖帖。

沐英命军士一边戍守,一边屯田。

从江南、中原等地迁来了大批你人口加入其中。

此后十年间,云南屯田总数百万余亩。

天高皇帝远,沐英家族作为封镇一方的诸侯。

手握一个世袭的一个“肥差”,日子过得是相当美滋滋。

鼎盛时期沐王府中的,珍宝财富,几乎匹敌整个天府。

到了天启年间,由于朝廷腐败,沐王府在缺乏足够的管制下。

开始耽于享乐,不思进取。

各种违法乱纪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

而当地大部分的官员,对沐家的不法行为,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沐家手里可还掌握着,云南的大部分财富。

沐家到底多有钱?

经过多年的巧取豪夺,沐王府手中的庄田,目前已经达到了八千余顷。

约占当时云南所有田地的三分之一。

云南的沐王府,已经成为了西南地区,经济改革的最大阻力。

崇祯元年,四月一日。

太和殿中。

经过这段时间与内阁众人的商议。

楚浩辰今天在朝会上,正式颁布了,大明朝关于藩王的新规定。

自即日起,朝廷正式收回,各地藩王的所有土地。

限各地藩王在一个月之内,与当地的户部官员,完成土地交接。

上交土地以后,各地藩王的日常支出,按照当地的生活标准,由朝廷直接拨款。

此项政令一经发布,沉寂多年的各地藩王,顿时开始蠢蠢欲动。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