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在北京,我爱过的女人
  4. 第30章 羊汤馆最后一天营业
设置

第30章 羊汤馆最后一天营业(1 / 1)


早上六点多我和杨蕾一块来到了羊汤馆。

我踏踏实实地喝了一碗羊杂汤,吃了两张饼,浑身感觉舒坦了好多。

开着杨蕾的奥迪Q5来到了张薇这里,时间刚刚七点。

张薇和小菲的行李已经准备妥当 ,放在客厅的角落。小菲还在卫生间里描眉画眼地打扮那张脸。

张薇属于那种不用化妆就可以打九十分以上的本色美女。

这也是我一直钟情于她的重要原因。当然宋虹和杨蕾也不例外,同样可以打九十分以上。

只不过张薇已经是一个女孩的妈妈,年龄上要比她们两个大几岁。

掏心掏肺地说,我找老婆有两个追求梦想:一是年轻漂亮身材好;第二就是贤惠善良没有刁钻刻薄的心计。至于有钱没钱我不考虑,因为我也没钱。虽然不爱钱的女人很少,但我一直在等待这种缘分。

每个男人都有自己追求女人的梦想,至于美梦是否成真或许就要看有没有缘分了。

在去北京西客站的路上,小菲不停地拨打老赵的电话,对方始终是无法接通。

气得小菲把手机狠狠地往座子上一摔,口里骂骂咧咧的把老赵骂个不停。

看来老赵也是一个狠人。他完全是喜新厌旧,不重情感、不恋旧情善于游戏人生的玩世高手。

有多少像小菲这样的女人,玩到最后都逃不过老赵这样的江湖阴手。

到达北京西客站时还不到八点半,完全耽误不了她们的行程。

临别时,张薇给了我一个热烈的拥抱,并在我脸颊上留下一个深深吻痕。

一旁的小菲看着我和张薇恋恋不舍地告别,心里充满了羡慕和嫉妒。

我微笑地走向小菲,伸开双臂给了她一个浅浅的拥抱。

“再见了小菲,祝你一路平安!新年快乐!”

小菲显然被我的举动所感动,眼眶里似乎潮湿了一片。

在回新发地的路上,听着车里的音乐,我变得极度的轻松和快乐。

我没有去杨蕾那里 ,决定先回办事处休息一会,等到中午了再去羊汤馆吃饭。

奥迪Q5在进小区时与迎面出来的小奔驰相遇,两车相会时宋虹看了我一眼,微笑着点了点头。我知道这笑意简单却意味深长,只有我和宋虹能体会到。宋虹的旁边还坐着她小姨,这个棒打鸳鸯的女人是拆散我和宋虹的主要元凶,虽然我心里有刻骨的痛恨,但此时看见她我还是和颜悦色地点头微笑。她特意的朝我的车子看了看,嘴里似乎和宋虹说着什么。

回到办事处,好像卸掉了千斤重担,我如释重负般地躺在床上。

刚躺下一会,老赵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老赵这个老滑头时间掐得挺准,估计张薇和小菲已经出了北京吧。

老赵电话里问我:“谢总,是不是你去送的张薇和小菲?”

我心里好笑,老赵这家伙明知故问。

我笑哈哈地说道:

“赵哥,你失踪了,我不顶上行吗?都是咱们的家属呀!不能不管不问吧?小菲都骂死你了!”

老赵长长地叹了口气说:“我现在在河北,送苏杉回老家了,不来不行呀!他么的苏杉这娘们真的不好摆置,江河湖海老子都趟过了,却在一个小阴沟里翻了船,现在我哭的心都有。”

我偷偷地乐了,老赵这家伙也也有翻船的时候?

我调侃老赵:“赵哥,既来之则安之,大不了在河北当个上门女婿。”

老赵苦笑着说我:“老弟呀,你就看我热闹吧,等张薇和杨蕾的两把刀架你脖子上,你就知道我现在的处境了。”

老赵诉说了一会,说苏杉过来了,就把电话挂了。

哎!总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老赵就是前车之鉴,看来以后我也要小心行事了。

在收拾办公桌上的杂物时,又看到了苏姗姗的名片。

苏姗姗这个女孩年纪不大,搞一个专卖店就这么有钱,而且还开着几百万的法拉利,她的背后一定有着强大的财富背景。

认识苏姗姗到现在也快一个多月了,一直没有联系,今天来新发地和我见面莫非有其他原因?

我是百思不得其解。

中午12点之前我到了杨蕾的羊汤馆。

今天是春节前最后一天营业,下午羊汤馆就要关门闭店。

在北京新发地附近做生意的外地人走的不少,吃饭的人也就少多了。

我和杨蕾计划腊月二十八上午回河南老家。

从北京新发地到河南焦作不到七百公里的路程,跑高速也就不到八个小时。上午九点出发下午五点以前就可以到家。

想到回家能见到老妈了,心里就多多少少有一些急迫感,恨不得现在就动身。

在店里吃了一碗牛肉烩面,和杨蕾聊着天等着最后几个客人离店。

就在这时候从店外又进来男男女女五六个人。

其中有一个人大声吆喝着:“美女老板,快弄点吃的我们都饿死了!哈哈哈。”

听着男子的口音像是河南人。

杨蕾站起身来,笑呵呵的和他们打招呼。

“都什么时候了才想起吃中午饭?饭店马上就要关门了,今天的东西已经卖完了。”

那男人求着杨蕾说:“不管什么东西都行,我们胡吃一点就要赶路了。”

杨蕾跟厨师沟通了一下,看看还有什么能吃的给他们做一些,毕竟都是老乡,他们还急着赶路,越快越好。

也就是一支烟的功夫,几碗饭陆续端上桌了。六大碗羊杂烩面外加一盆饼丝,还有熟牛肉、羊蹄和几个卤菜。

几个人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我问杨蕾:“你认识他们?”

杨蕾看了看那帮人小声说道:“河南老乡,信阳的 。他们是做废品回收的,来的次数多了也就熟悉了。”

很快几个人就吃完了饭,领头的男人对杨蕾说付现金吧。杨蕾说今天是最后一天营业,你们也没有吃好,都是老熟人了,不收费了算我请客。

男人一听不乐意了,对杨蕾说道:“做生意的都不容易,你就收个本钱吧,我今天捡个便宜,哈哈哈!”

说完,随手掏出一叠百元大钞,抽出两张“啪”的一声拍在了吧台上,然后扭头就走。

出了门几个人钻进面包车里扬长而去。

我靠!

这就是河南爷们的直接和爽快!

我以前倒是听说过北京的“河南帮”,据说北京的废品行业从业者百分之六十都是河南人。

我也搞不明白,在北京地区的流动人群当中,浙江人、江苏人、福建人等这些所谓的南方人,他们在北京生存的方式是开各种的店面,而且很轻松地赚到了钱。而处于底层的却是这些河南人、四川人、安徽人,他们在干着苦力活赚着辛苦钱。

也许是这些地区普遍贫穷,在老家和北京同样是吃苦耐劳但收入确是天壤之别。

他们在北京挣来的辛苦钱回老家后都变成了小楼房。

尽管一年回家住不了几次,却是风光一般的存在。

这些在北京收废品的河南老乡,他们回去后把光彩的面子留在了老家,在北京却苟且艰难地活着。

河南人在北京,很多的时候是被人歧视。“偷井盖”已经把河南人贬的一无是处。

奶奶个熊!多少年过去了,就是现在打开搜索,偷井盖排名第一的还是河南人。

日恁祖奶奶!

那些无端歧视河南人的不要忘了古老的河南都是你祖宗的存在!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