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大明暴君,谁挡朕变法,谁就得死
  4. 第291章 攘外,必先安内,朱元璋的想法
设置

第291章 攘外,必先安内,朱元璋的想法(1 / 1)


正在此时,门外的宦官走了进来,将手中的书信递给了阿冰。

阿冰没看一眼,立刻转呈朱标。

“噢?”

“这刘璟还真是有些才学。”

“看来,上一次,他在皇家学院内的那一次考核根本就没有用出全力,或者说根本就不敢用出全力。”

“毕竟是刘伯温对他说了些什么,让他不要用出全力,否则的话他如若登榜很可能会被许多人怀疑。”

“毕竟当时刘伯温可是监考官之一,如若他儿子登榜提名,那恐怕很多人都会对此表示怀疑。”

“等到那时,恐怕会生出事端。”

“就算他儿子能够考中状元,入朝为官,恐怕也少不了被人弹劾。”

“刘伯温还真是刘伯温。”

“一如既往的谨慎,连自己儿子那边都考虑到了吗?”

朱标看着手中的书信,微微一笑。

他一眼就看出必定是刘伯温不让自己儿子用出自己的全力。

否则以刘璟的实力恐怕位列状元,也未尝不可。

他自然知道刘伯温做事一向谨慎,他恐怕也是担心自己儿子来到朝堂之后,少不了和别人斗智斗勇。

刘伯温此人最怕的就是麻烦,他在朝堂之上从来都不喜欢与任何人争斗,只不过很多时候都是被迫还手罢了。

毕竟刘伯温和胡惟庸、李善长等人都是很不对付,就算他不出手,另外二人都会对他疯狂出击。

如若他儿子真的进入朝堂之上,胡惟庸、李善长等人一定会针锋相对,到时候刘伯温肯定避免不了和他们争斗。

这才是刘伯温内心最担忧的吧。

“太子殿下,刘大人也真是,知道您身边需要人才,也不知道将自己儿子推荐过来。”

“到时候,太子殿下一定会重用的,还藏着掖着。”

站在朱标左手边的一个宦官,看向面前的朱标,小声嘀咕道。

“这你就不懂了。”

“刘伯温虽然内心是不想要让自己儿子卷入朝堂。”

“但是其中还有一点,那就是他想要他儿子亲自被本宫,或者是陛下招揽。”

“这也是刘伯温对他自己儿子的自信,他儿子从小就拥有神童之称,名满天下。”

“岂能不会被朝廷录用,被朝廷录用也不过是迟早之事。”

“所以刘伯温内心非常淡定,他反而让自己儿子没有通过皇家学院的考核,只是想要堵住诸位大臣的嘴罢了。”

“刘伯温,此人内心可是精着呢!”

“你们不懂他内心的考量。”

朱标摇了摇头,听笑道他对于刘伯温内心的想法已经非常清楚。

当然他也没有怪罪刘伯温的意思,刘伯温对自己儿子自信自然是一件好事,那就说明他儿子确实有真才实学,在历史上也确实表明了。

他儿子当时带领着大明王朝的战神,可没想到那战神一点也不听他的话,最终才导致了兵败如山倒才给了朱棣机会。

如若不是损失了,几十万兵马,朱棣岂能有机会打入皇城?

而且他内心十分忠诚,对大明忠心耿耿,到最后朱棣打入皇城之后,将其俘虏却依旧没有投降。

最终被朱棣赐死,此人的忠心和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

朱标也越来越好奇,刘伯温,这第二个儿子到底拥有怎样的才学呢?

“太子殿下说的是。”

“是奴婢妄加猜测了。”

“刘大人内心的想法早就已经被太子殿下看透。”

“太子殿下洞若观火的能力,让奴婢望尘莫及。”

宦官看向朱标,谄媚道。

“传令下去。”

“招刘伯温之子——刘璟前往京城。”

“让其进入国子监当学子。”

“咱要看看,他是否有真才实学。”

朱标笑着摇了摇头,立刻让人传令下去,招刘伯温的儿子刘璟前往京城,进入国子监当学子,他要看看这究竟是否有真才实学。

“喏。”

宦官鞠了一躬,缓缓退出书房。

“阿冰,你派人沿途护送刘璟,暗中护送,不要露面。”

“以防路上有什么不测。”

朱标又看向阿冰吩咐道,让人暗中保护刘璟进入京城。

以防路上有什么山贼土匪等草菅人命,这样的人才可不能出现意外,要让其安全进入京城才行。

如今大明王朝已经统一了整个江山,但是土匪和山贼自然还是有存在的。

不管是什么朝代,土匪和山贼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管有再好的日子,他们依旧还是会选择落草为寇。

有些人他们犯了法,逃亡,最终落草为寇,每天都打家劫舍。

刘伯温儿子不过是一介书生,如若在途中遇到了山贼,恐怕还真是有来无回。

所以他特地安排阿冰,让他暗中派人保护刘璟,进入京城。

“喏。”

“太子殿下放心,刘璟必定会安全进入京城,不会少一根毫毛。”

阿冰拱手一拜,快步离去,下去安排。

安排好后,继续回到朱标身边伺候。

......

洪武七年(1372年)五月十九日。

沐英等人班师回朝,朱元璋大宴群臣,并且为他们接风洗尘。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镇国将军沐英,平定巴蜀,才思敏捷,能力非凡,封平西侯,赏赐黄金三百两、白金六千两、大明宝钞两千元、彩帛三百匹。”

“其余将军,皆有封赏,钦此。”

朱元璋直接将这一次的主帅沐英封侯,毕竟这一次战斗,可是三个月下一国,这样的战绩,也算是出类拔萃了。

其余武将纷纷点头,朝着沐英恭喜道。

“臣,谢陛下荣恩。”

沐英立刻跪地叩首。

“臣,谢陛下荣恩。”

何文辉等人也纷纷跪地叩首,他们没有封侯,毕竟这一场战斗,沐英是主帅,功劳也是最大的。

要是全部封侯,哪里封的过来。

之后,刘伯温等人选定了一批文官,赶赴巴蜀,接替他们原先的工作。

还好之前科举,大明王朝留下了许多人才,这些人,只要稍微有点能耐的,全部都被派遣为官。

算的上是赶鸭子上架,但是,他们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只需要熟悉一段时间,依靠他们的智慧,治理好一县还是绰绰有余。

......

“标儿,今日可看见了这一群武将的脸色?”

朱元璋眉头紧锁,看一下面前的朱标冷声道。

“今日这些武将的脸色,大多数还好,看上去一个个都眉开眼笑,真心为沐英等人祝福一般。”

朱标轻笑道。

“没错啊!”

“这样,才是最好的。”

“这也是因为咱在场,不然的话他们早就变脸了。”

“这些个武将一个个都想要立功勋,他们知道沐英三个月就攻占了巴蜀,一个个心里估计都在想,自己用一两个月就能平定巴蜀。”

“这些个骄兵悍将,一个个对自己可自信的很。”

“不过咱就是希望他们如此菜鸡,才能够让所有人不至于完全抱团。”

“现在淮西老将军,几乎都是抱团取暖。”

“蓝玉倒是消停了不少。”

“其余人,一个没变。”

“他们内心心高气傲,觉得沐英等人年纪还小,仗着自己资格老一些,嚣张跋扈。”

朱元璋轻笑一声,对于这些文臣武将内心的想法,他多多少少都是知道一些的。

这一些淮西的老将军,现在全部都抱团取暖,想要对抗他们就必须要扶持一个足够对抗他们的存在。

虽然沐英等人全部也都算是淮西将领,但是他们却是朱元璋身边的亲信,而且还是养子。

他对自己这一些义子,更加信得过一些。

如今他想要快速的让整个朝堂平静下来,就必须要扶持新的将领出台,而沐英就作为首选被选中了。

“不错,不过这些将领还有待提高他们虽然也算身经百战,但是比起两位岳父他们能力还是稍逊一筹,所以必须要让他们跟随在两位岳父大人身边,多多学习才行。”

“儿子认为,这段时间咱们大明王朝将巴蜀吞并后,可以着手布置漠北战局。”

“如今漠北依然还没有在我们大明王朝的掌控之中,他们漠北大军的残余势力,依旧对大明王朝边境造成许多不良影响,甚至严重的威胁。”

“而且又快到了秋收的季节,恐怕他们又得出来打草谷。”

“儿子认为应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如若我们一直处于被动防御状态,那必然会得不偿失。”

“边关的这些百姓,如若没有粮食支撑,恐怕难以为继。”

“一旦北元朝廷残余势力对边关百姓动手,那必定会让无数百姓遭殃。”

“儿子觉得,应该携带这胜利号角,乘胜北伐。”

朱标眉头紧锁,秋收季节即将到来,那一些原北元朝廷的残余势力,必定会对边关的百姓动手。

到时候,恐怕又会伤亡惨重,而且,如若不能够将这一些粮食收回,恐怕城池内的军粮,都不够吃几个月的。

“北伐这件事情暂且先搁下,之前我们也派遣人准备北伐,可连人影都没有摸着。”

“咱觉得还是迟一点好,迟一点妥当。”

“这一次木英他们做的不错,该赏赐的也赏赐了,到时候如若真的要北伐,将他们安排在你两个岳父手底下,一定会有所成长。”

“但是,现在还并非是最佳时刻,刚刚巴蜀已经将其收服。”

“然,想要稳定巴蜀的民心,没有两三年,根本是无法做到。”

“所以咱觉得,应该在两三年之后,再对北莫动手。”

“攘外,必先安内,现在巴蜀我们已经将其收服,如若不将其好好治理,那么终究还会落入他人之手。”

“我们必须要好好经营巴蜀,毕竟,原先巴蜀可是天府之国,以后也许会成为我们大明王朝的粮仓。”

“至于他们草原上能拥有什么东西,草原上赤地千里,他们也就只能够来边关抢夺一些边境百姓的粮食罢了。”

“标儿应该知道,他们是草原上之人,他们不事耕种,秋收时节,就会前来打草谷。”

“如若我们能够沉淀住两三年的时间,我们的实力必定会大涨,而反之草原上之人却实力终究会大跌。”

“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得到足够的粮食、盐,铁等物资。”

“如今我们已经垄断了他们所有的粮食,盐铁等物资,他们没办法得从我大明王朝的到手,那么,冬天,必定会有许多人被饿死。”

“现在还不是时候对付漠北,要等到他们彻底疯狂之后,他们自然而然会来进攻我们大明王朝。”

“而我们如若想要去逮住他们,那基本是不现实的。”

“他们对于长草原的掌控能力和方向感,不是我们能够媲美的。”

“我们很多人深入漠北,也许会迷失方向,甚至连自己队伍,都不一定能够跟上,还有粮食,补给等等。”

“所以爹想要让他们自己主动来攻打大明王朝。”

“只要他们来一批,我们吃一批,那么,他们终将力量会越来越弱。”

“等再个三五年,他们实在坚持不住了,自然而然会与我们大明王朝决战,而那,决战才是真正意义重大的最后一战。”

朱元璋摇了摇头,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觉得现在并不是对付漠北的最佳时刻。

他现在的政策更倾向于想要让自己大明王朝逐渐强盛,而垄断了北元的生存之道。

一旦他们没办法在草原之上生存下去,他们就会发疯,发了疯的朝大明王朝进行反扑。

那时候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去寻找他们,而是让他们自然而然出现在大明王朝境内,到时候再派遣大军围剿,岂不是两全其美?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