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大明暴君,谁挡朕变法,谁就得死
  4. 第450章 反对封王,冒死进谏
设置

第450章 反对封王,冒死进谏(1 / 1)


叶伯巨可是一个人才,自己还要好好培养,要是死在这里,就可惜了。

“嗯。”

朱元璋点了点头,既然姚广孝都这么说了,也给他一点面子,就当做叶伯巨是喝醉了。

只要叶伯巨不再胡言乱语,朱元璋就绝对不会将他杀了。

胡惟庸嘴角上挑,直接看了一眼涂节,示意他上前说话。

涂节点了点头,会意,立刻走上前去。

“陛下,叶伯巨居然肆意挑衅陛下和诸位皇子的皇家亲情,其罪当诛。”

“微臣以为,应当将叶伯巨斩首示众。”

“历朝历代分封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如周朝分封制,让周朝延续了八百年。”

“而其他王朝,可有一个超过八百年之久?”

“大周王朝能够维持八百年,就是因为分封制。”

“汉唐也维持四百多年和近乎三百年的国祚。”

“这就说明,分封制是可行的。”

“唐朝覆灭,乃是外臣之祸,而非诸王之乱。”

“汉朝覆灭,也是因为武将之乱,而并非诸王之乱。”

“叶伯巨直谏,实则居心叵测,实则是想要离间陛下和诸位皇子的骨肉亲情。”

“微臣以为,叶伯巨其罪当诛。”

“请陛下斩杀叶伯巨。”

涂节立刻看着朱元璋,拱手道,直接污蔑叶伯巨居心叵测,请求诛杀。

就因为上次那件事,如今涂节已经成为了胡惟庸手中的棋子。

现在看见胡惟庸示意,他自然能够明白,毕竟他也是个聪明人。

胡惟庸只要稍加示意,他就能够明白他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更别说,原本胡惟庸和姚广孝等人就不对付,现在他直接出手干掉这叶伯巨,也算是给的投名状。

“陛下。”

“历朝历代,分封制,都会导致大量的祸端。”

“入汉朝,给汉武帝带来多大的麻烦。”

“分封制,直接让诸侯王将整个大汉王朝的财政耗空,吃空朝廷粮饷,焉能不乱?”

“唐朝分封,唐太宗李世民本为秦王,掌控兵马,玄武门之变,瞬间斩杀当朝太子,成为了大唐王朝的继承人。”

“唐玄宗李隆基,虽然没有分封诸侯王,但是分封各个藩王,导致大唐王朝走发生安史之乱,走向末路。”

“周朝虽说有800年的江山,可他们真的拥有800年嘛?”

“他们周朝的制约能力,早已名存实亡,在夹缝当中生存,根本就没办法调动他国军队,甚至被周围诸侯王所灭”

“如今,陛下难道不能以史为镜,非要实行分封制吗?”

“历朝历代,分封制都是各大王朝祸乱之根源。”

“王朝不是亡于外患,而是亡于诸侯王啊!”

“一旦陛下现在开了先河,可就一发不可收拾啊,整个大明王朝都将陷入巨大的危机当中。”

“就算陛下能够保证,现在诸位王子不会举兵谋反,谁又能够保证之后的诸侯王,不会生乱举兵谋反啊?”

“微臣之命死何足惜?”

“但恳请陛下能够三思而后行,切莫因为一己之私,而导致整个大明王朝有覆灭之危。”

“臣冒死进谏,请陛下收回成命。”

“请陛下收回成命啊!”

“陛下......!”

叶伯巨大声哀嚎,朝着朱元璋跪地叩拜道。

深知历朝历代分封制的危机,虽说周朝分封制,让周朝存在了八百年,但这八百年,是苟延残喘得来的。

例如汉朝,唐朝都是因为分封制,最终才覆灭的。

分封制乃是祸乱之源,岂能够轻易实行分封制,一旦实行分封制,那么这个先河一旦开启就永远也无法避免,哪怕后世之君想要收回这一些藩王的军权,那一定会出现腥风血雨。

如若现在朱元璋和朱标还能够压制住这一些藩王,可如若在他们百年之后呢,他们的下一任帝王是否又能够挡得住这些藩王?

如若这些藩王作乱,那整个大明王朝都会陷入灭亡的危机。

他作为大明王朝之臣,他一定要将自己内心最终的想法讲出来。

他自认是一个忠诚,既然自己是忠诚,那肯定是需要为国为民。

大明王朝一旦开始分封制,祸乱的种子,就算是埋下了。

“哼。”

朱棣眼眸之中闪过一抹杀意,听见叶伯巨的话后,他内心十分愤怒。

他知道,自己唯有成为藩王,掌控兵权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一切,如若现在被叶伯巨这一些话导致,自己没办法进行分封,那自己以后如何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他觉得自己和朱标同样是朱元璋的儿子,为什么,凭什么要让朱标成为太子?

凭什么要让他成为下一任大明王朝的皇帝,明明他们二人的起点,都是一样的。

只不过朱标比他先行诞生,为什么就一定要让他当皇帝?

难道自己真的比朱标差吗?自己不会比任何人差,他拥有这样的自信,他觉得他能够带领大明王朝,变得更加强盛。

朱棣之所以喜欢,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因为他想要成为李世民。

从小到大朱棣就喜欢看唐史,他发现唐太宗李世民能力非凡,并不比当时大唐王朝太子李建成差。

甚至唐太宗李世民上马能打天下,下马能治理天下,文武双全,整个大唐,有大半都是李世民自己亲自带兵打下来的。

看见唐太宗李世民能够当上皇帝,就是因为他心狠手辣,从来也不会将骨肉亲情放在皇权之上。

既然自己父皇不给他当皇帝,那李世民就自己博取一个未来,最终他成功了。

李世民从一个秦王,直接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他自己的大哥李建成,成为了真正的嫡长子。

最终李世民成为大唐王朝太子,登基称帝,是为太宗皇帝。

每每看到这一点,朱棣内心的野心就不断的成长不断的爆发,他相信自己绝对不会比李世民要差。

既然李世民都能够做到,那自己为什么就没办法做到这一切呢?难道自己真的比李世民要差吗?

朱棣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的能力不下于唐太宗李世民,既然李世民都能够成功,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够成功?

自己也有梦想,自己也有理想,他也想要做一回唐太宗李世民。

不管是什么样的东西,挡在自己眼前,他都会毫不留情的将他们全部斩杀。

朱标能够成为皇帝,为什么他朱棣就不能够成为下一任大明王朝的皇帝呢?

可自己想要真正成为大明王朝皇帝,就必须要让自己拥有足够的实力和权力,还有兵马。

而现在朱元璋正在给自己机会,朱元璋准备分封他们这一些皇子,让他们成为王,并且拥有自己的封地,守卫边关。

一旦他们前往自己的封地,守卫边关,手中至少有数万大军,甚至能够达到十万,十几万都未尝不可。

只要自己手里有兵,那他就一点也不虚,慢慢发展实力。

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能够掌控天下,所有兵马颠覆整个大明王朝,让自己成功登基称帝。

“叶伯巨,如若今日不死,迟早,本王会将你碎尸万段。”

“如若不封王,我如何能够拥有兵权,没有兵权,如何才能够完成我自己内心伟大的目标?”

“到时候只要拥有了封地,我就拥有了兵权,掌控了兵权,我就能够招募士卒,一旦将他们训练完毕之后找一个理由将他们全部裁员,并且隐藏在整个封地之内。”

“到时候,在暗中联络他们,扶持他们,新的士卒也在继续招募,如此几年,就能够得到十万,甚至数十万大军。”

“如若得到了数十万大军,难道我还没办法打进京城吗?”

“实在不行,就让你,死。”

朱棣眼眸之中迸发出无尽的杀意,低下头,不让任何人看见自己,收敛了身上的杀意。

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得到一块封地,只有得到了封地,自己才能够掌控大军,才能够实行自己的计划。

可如若这一次被叶伯巨打扰,让自己痛失了一块封地,让自己没办法出京城。

如若不能出京城,就没办法培养自己的势力,他内心想到这里就非常的愤怒,恨不得将叶伯巨千刀万剐。

“陛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实行分封制,一旦分封制下达,可就真的再也无法挽回了陛下。”

“陛下,绝对不能够实行分封制,一旦分封制,藩王之乱必现。”

“现在绝对不能够分封诸王,将来也不行,求陛下三思。”

“微臣冒死进谏,请陛下三思,三思啊!”

正在此时,又一名男子跑上前来,大声哀嚎道,也和叶伯巨跪在一起,朝着朱元璋不断的磕头。

“周衡下去,你在胡说八道什么?”

刘伯温双拳紧握,看向周衡小声怒斥道。

周衡乃是之前科举中的其中一个进士,官至右正言,乃是一个谏官,现在正在刘伯温手底下办事。

刘伯温知道周衡有些本事,做事兢兢业业,并且为人正直,根本不会和那些官员同流合污。

刘伯温也很赏识周衡的性格,做事一丝不苟,只做好自己份内之事,不会做出违背自己理念之事。

现在没想到,周衡直接就跑了出来,和叶伯巨一起冒死进谏,内心有些焦急。

他知道如若朱元璋内心心生愤怒,那么面前的周衡和叶伯巨都得死。

这可是两个好官,对于刘伯温来说罪不至死。

如若这一次朱元璋真的要杀了他们,那么整个大明王朝之后,恐怕再也没有人胆敢出来冒死进谏。

一个王朝如若没有人来给皇帝指出问题,那么,一旦皇帝做出了错误的决定,那么很可能会导致整个江山颠覆,所以才会在历朝历代出现一个特殊官员——谏官。

“说,你们都说说吧!”

“心里有什么想法。”

朱元璋面色阴沉,听见了涂节的话后,他已经起了杀心。

再加上这个时候,周衡也跑了出来,让朱元璋内心更加的愤怒。

但是此次朱元璋却并没有对他们加以指责,而是让他们讲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他自然知道,叶伯巨等人说的话确实是正确的,他内心也没有反驳,但是,他同样信不过武将。

历朝历代以史为鉴,不管是诸侯王还是这一些武将,都不能够让朱元璋内心得到安定。

他知道如若自己不分封,诸侯王照样会让武将掌控边关的权势,而武将一旦起兵谋反和诸侯王其实并没有任何区别。

可如若真的诸侯王取得了胜利,登基称帝,那至少还是他们朱家的天下,可一旦让母将掌控边关全是让他们掌控了兵关的士卒,那他们很可能会和外族联合起来,一同进攻他们大明王朝大明王朝,如若颠覆在他们这一些武将的手中,那就真的什么也没有了。

两害取其轻,在朱元璋眼中,武将的危害,远远要高于诸侯王,所以这才迫使他内心下定决心,要让自己的儿子,固守边关。

这段时间,朱元璋一直在脑海之中思考到底,要让自己儿子封王固守边关,还是要让自己手底下的武将固守边关。

历朝历代非常明显,武将和诸侯王都有造反的能力。

但是如若武将造反,而且成功了,那么,自己大明王朝就真的消失了。

而自己儿子或者自己那一些孙子曾孙他们造反,取得了胜利那么大明王朝依然还是自己的大明王朝。

这样想了想,诸侯王似乎,也比武将要好上很多。

“陛下自历朝历代以来,分封诸侯王都是祸乱之源。”

“汉高祖刘邦分封诸侯王,拖垮了汉朝的财政,导致了诸王之乱。”

“晋朝分封诸王,出现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百姓苦不堪言。”

“隋朝分封诸王,导致晋王杨广杀兄弑父,导致隋朝灭亡。”

“唐朝分封诸王,出现了玄武门之变,唐玄宗分封藩王,导致了安史之乱。”

“北元分封诸王,导致北元破裂,出现数个北元汗国,最终元朝覆灭。”

“现在到了我大明王朝,难道,陛下还要重蹈覆辙吗?”

“自汉唐以降,历朝历代,此事不绝。”

“唐太宗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朝历代,史书不绝,陛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今日微臣自知,无活命之可能,冒死进谏。”

“请陛下收回成命。”

周衡看向朱元璋,大声喊道,一把鼻涕一把泪,满眼都是哀愁。

“咔咔咔...!”

朱元璋双拳紧握,眼眸之中闪过无尽的愤怒,随后松开了,眼神如常。

他自认自己绝对不会输于唐太宗李世民,自己也有这一份胸襟,尽量让自己内心的愤怒平息下来。

因为朱元璋知道他们说的这些话都没有错,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这些道理,他都懂。

但是没有人能够想到他这一个层次,历朝历代多少武将、文官篡权夺位,比比皆是。

反倒是诸侯王争权夺位的比武,将要少许多。

对于朱元璋来说,武将和文官都是外人,没有自己的儿子才是自己人。

朱元璋也知道自己这一些儿子当中全部都是由朱标带大的,也就是说自己传位给朱标,绝对不会导致大明王朝覆灭。

哪怕有这一些诸侯王,依然能够保证大明王朝永盛不衰。

因为,这一些诸侯王全部都是由朱标亲自带大,所以只要朱标活着一天,那么他手底下这一些兄弟就绝对不会背叛他。

而且他也制定了完美的策略,那就是不管是什么诸侯王,只要下一任皇帝继位,他们就必须交出手中的权力,将这一些权力全部都交给刚刚继任帝王的亲兄弟掌管。

如此一来,整个大明王朝,就能够永远保持在他现在大明王朝的样子。

皇帝登基之后,他自己的亲兄弟掌控着边关的大权,撤换掉原先那一些皇叔,从他们那一些皇叔手中,将兵权收回。

他和马秀英已经在之前做好了心理准备,如此一来,就能够杜绝藩王之乱。

毕竟藩王发展是需要时间的,而朱标成为皇帝之后,他手底下这些兄弟自然不敢反。

本朱标年纪大了,可能也即将走到尽头,他就能够将这一些藩王手中所有的权力兵权、封地等全都收回,另外册封其他地方为他们的封地,让他们养老。

然后将自己剩下的那些儿子分别赐予封地,交给他们兵权。

而下一个皇帝朱雄英,在他和朱标的教导之下,一定不会差到那里去,到时候,也能够依照如此行事。

再下一个皇帝,依旧重复,那么,藩王就不可能掌控太大的权力。

他们可以拥有一生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他们却不能够掌控太大的权力。

也不能够让他们为非作歹,制造混乱。

一个没有军权的王爷,在皇帝眼中,又有什么用呢?

只要王爷没有兵权,那么在皇帝的眼中就是可以随意揉捏的蝼蚁,根本就不用担心藩王之乱。

当然朱元璋也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毕竟历朝历代昏君自然也是有的,他不敢保证自己之后的子孙,一定是一个明君。

如果真的不小心丢掉了江山,至少这藩王还能够进京勤王,如若想要自己当皇帝,至少他们朱家的江山还在。

这就是朱元璋内心最坏的打算,当然他也不希望这样的打算真的成为现实,他内心自然是希望朱标一脉能够传承千古。

他心中最疼爱的依旧还是朱标,自然不可能是其他的儿子,所以他也希望朱标一脉能够传承千古,但凡事都有意外,如果这意外真的发生了,那他也只能够去面对。

因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种下的恶果,他内心自然是希望自己这一个策略,能够保证大明王朝千秋万载。

可任何一个帝王似乎都是有这样的想法,最终依然没有实现。

历朝历代哪一个开国皇帝,不是想要让自己的皇朝,能够传承千古千秋万载?

可这真的是能力所能够达到的吗?这一点,朱元璋在内心不断的沉思,后来才发现这似乎根本就不可能。

历朝历代那么多能人皇帝,最终不还是没能让自己的王朝传承千古吗?

他们所做的一切全部都是异想天开罢了,所以朱元璋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