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旷世大明
  4. 第23章 北上迎敌
设置

第23章 北上迎敌(1 / 1)


天启七年,九月二十日,上午时分。

随着朝阳逐渐迫近地平线,金色的云海,顿时置身于天穹之上。

天边的云朵,瞬间被渲染得一片通红。

此时,大明京师城内的校场之上。

原本五万人的禁卫军,在张维贤的精挑细选之下,有近三万人被清除出了队伍。

而剩下的这两万人,此时正排列成两个方队站在校场中央。

位于校场左侧的是,鼎鼎大名的大明神机营。

位于校场右侧的是,武装到牙齿的大明磐石营。

而此时的楚浩辰,身穿一身银色的盔甲,气宇轩昂的站在校场上的点将台上。

望着下方气势如虹的将士们,楚浩辰顿时高声说道:

“将士们,俗话说养兵千里,用兵一时!

如今北方的建奴,想试试我们大明男儿的实力!

我们能让他们小看了吗?”

“不能!”

“不能”

“不能”

“好,不愧是我大明的男儿!

今天,朕将随你们一起出征!

全军听令,北上!迎敌!”

话音刚落,全军立即爆发出统一的怒吼声:

“北上!迎敌!”

“北上!迎敌!”

“北上!迎敌!”

随后,在各营统领的指挥之下,整齐的方阵,迅速变化成一列列纵队。

开始有条不紊的驶出校场。

九月二十日,傍晚时分。

辽东边境,锦州城下。

此时的后金军队,已经在锦州城外完成了列队集结。

而锦州城内的最高指挥官赵率教,他原本并不是锦州城的守将。

只是恰好奉霍维华的军令,来此地发放军饷,没想到正好赶上后金军队围城了。

他由于官衔最高,无奈也就成了锦州城的前线指挥官。

望着城下乌泱泱的后金军队,赵率教的第一反应就是,此战绝不可硬拼。

只能拖延时间,等待援军到来。

而此时的锦州城下,后金军队首领是努尔哈赤的第四子皇太极。

自从努尔哈赤去世以后,他便继承了大汗之位。

不过由于努尔哈赤一共有十六个儿子。

所以皇太极自继位开始,军中不服他的人并不在少数。

对此皇太极也深知,如果没有威望,自己恐怕,是难以坐稳这大汗之位。

那如何才能获得威望,必须是战争。

九月二十一日,清晨时分。

锦州城外,军旗飘扬,战马齐鸣。

休整一夜的后金军队,此时正气势磅礴的列队站在锦州城下。

见状,赵率教立马命人,将城中的所有火炮,全部推到城上。

没想到此举还真有效,望着城墙上一排排黑乎乎的炮口。

皇太极当场决定,还是应该先礼后兵。

随即,他主动派出使者,要求进入锦州城谈判。

对此,赵率教也没有拒绝,反正只要你不攻城,你想怎么谈咱们就谈。

反正浪费的是你的时间。

等后金使者进城以后,赵率教对其使者那是尊重有加,各种吹捧。

众人一顿酒醉饭饱以后,赵率教便开始向后金使者诉苦了。

赵率教说自己只是来锦州城发放军饷的,下面的这些人他还不是很熟悉。

他其实也想投降。

不过呢,他还得做下面人的工作。

毕竟大家都是要脸面的人,不能你一来,我们就开城投降。

那以后在朝廷里,就没法混了。

所以呢,今天请你先回去。

明天一早你们直接过来接收锦州城,这样你好我也好。

你说呢?

等安抚好皇太极的使者回去以后。

赵率教则立刻派人,佯装成逃亡的百姓,去最近的宁远城请求援助。

九月二十三日,中午时分。

皇太极见锦州城上的守军,迟迟没有撤离,皇太极大怒,准备全员攻城。

就在这个时候,锦州城的大门突然打开,只见几名守军模样的士兵走了出来。

皇太极大喜,立马派人前去交涉。

锦州城的使者来到皇太极的营帐后,高声说道:

“你们怎么回事?

你们怎么不派使臣前来,进行交接仪式呢。

我们将军在城内等了你们一上午,你们也不来。”

皇太极听完以后,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是自己失礼在先,怪不得对方的守军没有撤离。

于是,他立马精挑细选了,几个相对有文化的人。

准备随几人前去锦州城内进行交接。

谁知明军的使者却说:

“我们来的时候,将军已经吩咐过了,现在已经到了中午。

如果把锦州城交给你们,我们晚上就没地方住了。

所以还是请你们明天早上再来吧。

我们明天早上撤离,正好可以在天黑之前,到达自己的地盘。”

见几个守军说的如此真诚,皇太极也没有过多怀疑,立马就答应了。

九月二十四日,天才刚刚亮。

皇太极就赶紧派人去城门前等候。

可是一直等到日上三杆的时候,锦州城的城门却丝毫没有要打开的意思。

意识到自己可能又被涮了一次,皇太极顿时恼羞大怒,立刻命人全力攻城。

见状,锦州城上的赵率教立即命令,城墙上的神威大炮开火。

精于骑射的八旗将士,面对锦州城的深沟高垒。

一时间难以发挥自己的骑射特长。

反而在明军的矢石炮火之下,伤亡甚重。

不过后金军队的连续猛烈进攻,还是让锦州城的外围城墙,出现了多处缺口。

见此情形,赵率教亲自带人打退敌人的一波进攻以后。

立马命令前线士兵,抢修防御工事。

随后,明军在城上炮火的掩护之下,开始迅速抢修防御工事。

就这样,皇太极等人在前面打,赵率教等人在后面修。

城墙上打坏了地方,重新得到修补,没打坏的地方,则再次防御加固。

你来我往之间,双方的人群开始锐减。

但总体上还是明军占据了优势,毕竟有着城墙的优势。

一直到了中午时分。

皇太极见战场上的情况僵持住了,恐怕一时半会儿也分不出胜负。

只得先鸣金收兵。

吃过午饭以后,皇太极再次派使者到城门前,请求谈判。

望着城下的后金使者,赵率教吩咐左右的弓箭手。

谁敢上前来,就乱箭射死。

笑话,你们根本打不进来,我投降干嘛?

皇太极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派人将大量的劝降信,用箭矢绑住射入城中。

而赵率教得知以后,命人把信扯掉,箭矢收集起来,用来守城。

此时的皇太极,已然一副骑虎难下的模样。

自己亲自率领大军气势汹汹的来到锦州城下,如果现在撤退,也太没面子了。

可是打现在又打不进去,劝降对面也不鸟自己,这可如何是好。

没有办法的皇太极,只得将锦州城团团围住,时间一眨眼来到了三日后。

九月二十六日,中午时分。

后金军队已经在此围城足足三日,此时正值日上时分。

后金官兵由于暴露在荒野,此刻正人马疲惫的在营帐中休息。

就在这时,只见远处浓烟滚滚。

庞大的骑兵队伍,像黑色的潮水一般朝着锦州城下的后金军队,奔腾而来。

鲜艳的旗帜上,一个袁字格外显眼。

袁崇焕在得知敌人进攻锦州城后。

立即就调集了山海关的两万骑兵,和宁远的一万骑兵前来救援锦州。

在三万关宁铁骑的猛烈冲锋之下。

后金军队原本整齐阵营,顿时人仰马翻,一片混乱。

见此情形,锦州城内的守卫部队,顿时士气大振。

赵率教当即下令,全军出城决战!

在明军的前后夹击之下,后金士兵犹如无头苍蝇,到处逃窜。

皇太极见状,也只得收拢残军,仓皇后撤。

明军接连追击了数十里后,这才返回了锦州城。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